欢迎来到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 学习系统 | 校长信箱 | 用户登录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资料搜索
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 名师风采 > 正文
读经典·知时节(第十五期)
作者:同源字串教学名师工作室 来源:原创 日期:2020/12/21 11:18:23  点击:9 加入收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迎来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今天我们读经典,知时节栏目要和大家共同解读的节气便是——冬至。

  “至”古字形像高处飞来的鸟落到地上,表示到达。

  至的本义为到,引申为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为极、最。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意思是古人认为自冬至起,这时(北半球)“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则开始萌动,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是一年之中最短的一天,而太阳照射一切物体所投下的影子也各自呈现出一年之中最长的情形,所以这个节气被称作“冬至”

  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也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而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冬至则有着吃汤圆的习俗。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不同的饮食风俗,赋予的是相同的期盼与祝福,那是对健康团圆的向往与期盼。

  在这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里,总能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春之先声也,寒冬虽然渐行渐近,但在呼啸寒风中,依稀可以听见,春天的脚步隐隐传来。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蓄势待发,准备迎接下一个春天?


本文网址:http://efx.csu.edu.cn/mingshifengcai/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