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 学习系统 | 校长信箱 | 用户登录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校园新闻
资料搜索
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的家庭教育思考
作者: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来源:未知 日期:2014/8/27 16:45:56  点击:1149 加入收藏 


   10月11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得到广泛的关注,这档节目讲述的是父亲带着孩子外出体验生活的情节以及真实体验。节目里面的爸爸们是明星,到处拍电影或电视剧,在家陪孩子们的时间很少,以至于孩子们都是跟妈妈亲,跟爸爸的关系可能要跟妈妈比差一点。虽然这些孩子跟爸爸的时间比较少,但至少这些孩子有妈妈全天陪伴。然而,现在很多的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母亲一生下孩子不久就在外打工,有时候几年才见孩子一面,而这个时间也不长,导致爸爸妈妈在他们眼中是陌生人。并且由爷爷奶奶教养,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后期父母想在教育孩子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了。
  节目里面的爸爸们也都说这次的体验让我们真正的意识到了我们陪孩子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孩子们想什么,也不知道怎样更好的沟通。同时也让我们决定不管以后有多忙都会尽量的抽时间陪孩子。而这个节目本身也是在告诉大家要重视亲子教育,呼吁大家与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相处。
   心理咨询师的课程中《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都有讲到孩子的各个成长期,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3岁以前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以后性格,人格决定的关键时期,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父母最好在3岁以前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与此同时五个小朋友的表现萌翻了观众。观众们也发现孩子们的表现其实和爸爸的性格、处理问题的方式有着很大关系。对此,记者采访了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东子,他说:“父亲的意识决定孩子的一生。”下面是东子对他们5种类型孩子的教育方式评析。
细腻型 林志颖 :专家解析:不能一味细腻
   Kimi的性格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性格都比较细腻。父母都细腻或者都粗犷,孩子的成长可能就会有缺失。而且任何性格都不是完美的,一味的细腻或粗犷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一个粗一些,一个细一些,柔和、均衡地给孩子精神营养。
   散养型 郭涛:专家解析:平等要把握好度
和孩子平等相处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也需要把握好度,和孩子做朋友,很容易得到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但面对是非对错的时候,也不要忘了父亲的权威。在孩子犯错时,父亲仍必须像个父亲一样告诉孩子是与非,帮助他树立他的是非观。
放手型 王岳伦:专家解析:宏观把握很重要
   对孩子不管不顾,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层看似不管不顾,实际上却担任着一种宏观的具体把握作用,微观的处理则交给了母亲去做。实际不是不管,他还是做了,只是在意识上进行了把控,这就是父亲的意识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迷茫型 田亮:专家解析:甩手掌柜不可取
   很多爸爸会认为孩子应该是妈妈带,这种“甩手掌柜”的观念是不可取的,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久了会形成孤独、抑郁、自闭。其实孩子的第一偶像是爸爸,孩子心理对父亲有着天然的崇拜,所以爸爸更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哥们型 张亮:专家解析:该严肃时要严肃
   如果只是简单的和孩子做朋友,没有原则和立场,会让孩子变得骄纵,他会把你真正当成朋友,而不再存有那种对父亲的敬畏,这样父亲再想教育孩子,就会非常困难。玩的时候尽兴地玩,把自己当成个大玩具,放下身段让孩子开心。该严肃的时候就要严肃,这样的做法才最可取。
与此同时,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与孩子沟通?一旦孩子失控了该怎么办?《爸爸去哪儿》里这些明星爸爸遭遇的难题和所采取的对策,应该会让大部分的爸爸产生共鸣,同时也应该可以从这些明星爸爸们身上找到自己与孩子最佳的相处方式。
   我现在还记得我在听心理咨询师课时,老师讲到的关于亲子教育和婚姻与家庭时,孩子成长中父母应如何做时我心里的触动,当时的感觉就是孩子健康,聪明的长大真不容易,当然,我从中也收获了很多,比如老讲到了孩子每个成长期的特点及表现,以及父母该如何应对,以及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才不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等。我希望大家看到这里能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及相处,还这个社会最真的本质。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

供稿人:李芹


本文网址:http://efx.csu.edu.cn/latestdevelopment/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