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 学习系统 | 校长信箱 | 用户登录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校园新闻
资料搜索
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琢磨课堂促成长 三尺讲台放异彩
作者:李文茜(图文)、邹丽兰(编辑) 来源:原创 日期:2018/12/10 16:24:08  点击:25 加入收藏 

语文教学是暖暖春风沁心田,涓涓细流皆汇海。我校刚刚结束的第七届教师风采大赛上,语文组老师们呈现的文学大课堂如缕缕余音萦绕在我们心头。

一、活泼、趣味的低语组课堂

学诗歌,是一个反复诵读、想象的过程。董文婷老师打破常规古诗教学法,不说注解,通过吟诵引导学生构筑画面,想象情景,感受《江南》清丽、独特的风光,体味古诗悠长、绵延的魅力。


“草芽尖尖”是春天,“荷叶圆圆”是夏天,“谷穗弯弯”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是冬天,在张梦倩老师的《四季》课堂里,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创编训练,张开思维的翅膀,翱翔在语文的天空。


曾学文老师的《青蛙写诗》课堂大胆创设闯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入青蛙充满童趣的文学世界,让轻快、活泼的儿童诗跃然纸上。


杨丹老师的古诗课堂带领学生体味诗仙李白自然朴素的诗文中“平字见奇”的妙处,领略中国古代文学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宾哲老师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狐狸分奶酪》这一课的语言特色,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进行故事续编,在愉快的课堂中理解寓言的深意。


《名字里的故事》口语交际课堂上,杨灿老师创设交际情景,将“说”变成一种角色扮演形式,让学生乐于说、敢于说,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名字的含义和来历,感受名字里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长辈的关爱期待。


谭敏老师独具匠心将五篇体裁、角度大相径庭的描写狐狸的文章进行巧妙创编,带领学生走进了《嘿,狐狸这家伙》群文阅读课堂。充满智慧的课堂上,学生通过例文感知形象、开拓思维、认识事物、发掘新意。


二、沉稳、丰富的高语组课堂

饶宇晖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采用质疑法和诵读法,鼓励学生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会叶圣陶先生高尚的人品和文品。


李娟老师的《渔歌子》诗词课堂带领学生通过读、想、话等一系列课堂活动走进诗词世界,“入诗”、“入情”、“入境”, 环环相扣,娓娓而道,梯度教学中培养着学生的文化素养。


李艳辉老师的《长城》课堂采用“一咏三叹”的教学方式,不断拉近学生和“长城”的情感、空间距离。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唐玲老师执教的《十年后的礼物》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通过听、读、想、说、品、议、析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领着学生体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黄毅老师的《廾字串》汉字课堂,带领学生通过体会 g、 ong、   gǒng的发音过程及声音特点,感受gǒng这个音节蕴含的含义,建立“汉语的语音是有含义”的概念。通过汉字串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根究底、寻根溯源的探究精神,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李芹老师执教的《一面》,抓住鲁迅先生的六次外貌描写——“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一步步揣摩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和着语言文字的节拍,踏着风采大赛的鼓点,老师们演绎着课堂的精彩,诠释着语文的魅力。



本文网址:http://efx.csu.edu.cn/latestdevelopment/2248.html